DSC_7131.jpg

住在北部的人應該都知道或是有看過「觀音山」,但是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對我來說聽起來總不是那麼吸引人,印象中觀音山上面最多的就是「納骨塔」,和悠閒的步道跟遼闊的視野有點無法聯想,由於米格魯一般的日子裡也需要適當的運動量(總不能每天都衝瀑布或爬山吧?),在幫他找尋適合的地點時偶然發現這一條平易近人的步道。

 

DSC_7097.jpg

觀音山真的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除了一些像是「硬漢嶺」、「尖山步道」......等等名字聽起來就很硬的山徑之外也有像是凌梢步道一樣適合悠閒散步的步道,尤其是平坦幾乎沒有坡度和走在樹蔭下的優點,非常適合年紀大的米格魯,除此之外沿途也有廁所,非常方便。

 

DSC_7099.jpg

沿著凌梢步道平緩前行即可看到遠方的台北盆地。

 

DSC_7105.jpg

DSC_7106.jpg

步道共分兩段,第一段走完大概10分鐘左右,之後接回到馬路上,往前走一點才會進入第二段。

 

DSC_7108.jpg

第二段入口。

 

DSC_7125.jpg

DSC_7137.jpg

第二段步道依然非常野生,底下就是樹林,遊客可以走在架高的步道上欣賞風景。

 

DSC_7145.jpg

DSC_7152.jpg

林口市區也看得很清楚。

 

DSC_7157.jpg

步道終點是一塊有著數棵古樹的空地,另外還有一個平坦的觀景台。

 

DSC_7159.jpg

位於凌梢步道終點處的開山院:是一座石砌二樓的古樸建築,主要由觀音山石(安山岩)所砌成,圓頂的建築造型頗具印度天竺佛教建築常見的造型,建築物頂部下方四方型的結構,卻類似歐式的洋樓,二樓的窗台全都是拱型,混雜著中國閩南式建築與西方建築的綜合體,當天看到的時候就被它特殊的風格吸引,不過這個建築物並沒有開放,原本是作為弘法、清修用途,但目前看起來已經有點荒廢了。

 

DSC_7160.jpg

步道終點觀景台看台北盆地。

 

DSC_7162.jpg

一旁非常奇特的山頭。

 

DSC_7166.jpg

DSC_7168.jpg

DSC_7172.jpg

步道整體規劃算是相當舒適。

 

DSC_7173.jpg

夏天......來玩的話注意蚊蟲喔!

 

DSC_7174.jpg

緊鄰開山院的楞嚴閣,是凌雲禪寺為提供信徒禪修的地方,與路中間的圓環構成一副頗有禪味的畫面。「楞嚴」兩字乃出自於佛教經典中的《楞嚴經》(《金剛經》),第二代住持本圓法師於民國15年(西元1926年)興建,同樣是觀音山石砌成二層的石屋,騎樓廊道呈現出的是北台灣的地方色彩,石柱的柱頭則是帶著典雅巴洛克造型的風味,屋頂的三角頂立面,呈現出的是強烈的印度佛教風格,目前也都是處於封閉的狀態。

 

DSC_7177.jpg

DSC_7183.jpg

DSC_7184.jpg

DSC_7186.jpg

DSC_7187.jpg

據風景區官網的資料所述:觀音山的大冠鷲、鳳頭蒼鷹等留鳥展翅飛翔,或每年4~5月灰面鵟鷹、赤腹鷹等侯鳥遷移的壯觀畫面更勝南台灣的墾丁,這次來沒有看到常見的大冠鷲有點可惜,不過老年米格魯倒像是感到非常新奇般的一直往前衝,果然狗子還是適合這種戶外活動呀!

arrow
arrow

    星塵製片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