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resdefault.jpg

從2015、2016、2017這三年的時間開始,編劇泰勒∙謝里丹(Taylor Sheridan)建構了一系列所謂的邊境三部曲—2015年的怒火邊界(Sicario)、2016年的赴湯蹈火(HELL OR HIGH WATER)、2017年的極地追擊(WIND RIVER),他在前兩部片都只擔任編劇的角色,而在最後一部WIND RIVER則是除了編劇之外更多了一個導演的身份,並且在2017年的坎城影展得到了「一種注目最佳導演獎」。

泰勒∙謝里丹的邊境三部曲因為每一部的導演都不一樣所以拍攝手法自然而然不盡相同,但由於都是同一個編劇寫的劇本,所以在不同之中仍然可以觀察到相似的蛛絲馬跡。三個不同的劇本裡面有兩個的背景都設定在德州,或許這和泰勒∙謝里丹是德州人也有關係吧!赴湯蹈火這部片在邊境系列裡面,相較於「怒火邊界」的野蠻以及「極地追擊」的冷酷來說,算是有一個比較輕鬆的調性,雖然劇情的組織架構複雜而且探討的內容也是嚴肅的,但是卻靠著機智又嘲諷的對白把沈重的壓力中和了不少,這是我覺得這部片非常厲害的地方,當然導演大衛·麥肯齊(David Mackenzie)也不是泛泛之輩,好的導演配上好的編劇是這類型電影最迷人的地方,不用什麼唯美鏡頭或驚天動地的噱頭,主演的演員也不必是美女或型男,可是卻可以讓你在看預告片的第一時間就決定要買單進場。

sicarioimage1.jpg

Sicario

 

Wind-River-French-poster.jpg

WIND RIVER

 

開頭沒有太多贅述,直接進到搶劫的重點,其實我還蠻喜歡這種大腦被強迫進入狀況的安排,長期下來我們已經習慣了電影開始的時候要有一段前奏、鋪陳,然後再慢慢進到主題,最妙的是邊境系列都不這樣搞的,2015的怒火邊界一開場就是在查案,然後丟給你一些死狀極慘的屍體再接個大爆炸,可以說是緊繃的高度壓力一刻都不放過你,而在2017年的極地追擊則是更加直接的一開始就給你來個死亡直播。背景設定在黃沙滾滾的德州西部,放眼望去只有天空、沙子、植物;即使是已經進入高科技發展的現代化社會,人類在這邊仍顯得很渺小,不需要太多對白以及描述,透過影像讓觀眾自己可以發現主角到底有什麼想法,或是電影中想要表達的疏離感以及各種不同之間的對比,不論是文化、階級、生活環境、情感.......等等;這對觀眾來說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已經習慣了藉由旁白、或比較直接的影像來餵養,或許會有一點不習慣,畢竟既然觀眾自己是偵探,那就要多用點腦。

雖然這是一部敘事直白的作品,但是在人物設定的架構上卻是複雜的,這也是泰勒∙謝里丹一貫的手法,一個人總是同時扮演多個角色,可以是兄弟、朋友、父親、兒子、好人、壞人、長官、下屬、守法公民、搶匪、弱勢族群等多重身份,而在這些身份隨著電影快速轉換之間又衍生出不同的立場與態度,簡單來說會是這樣的:編劇把一個議題(例如道德觀)丟到這些角色之間(這些角色也同時扮演著另外更多不同的角色),然後藉由不同角色的不同立場來探討這個議題(道德觀),當然這之中也會帶出一個重點那就是人性,所以搶銀行這個極其簡單的主軸便套用到複雜的架構裡面去了,然後又發展出更多令人省思的部分,通常這類型的電影主要都不是看主角帥不帥,而是強調在於影像的調度、演員的肢體動作以及有深度的對白,在這部分也讓我想到柯恩兄弟的「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同樣是現代的西部片,以赴湯蹈火來說,你可以把他想成是比較歡樂一點的險路勿近。說到歡樂,就不能不提一下在片中扮演巡警的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以及吉爾·伯明罕(Gil Birmingham),這兩個人在片中的對話除了黑色幽默之外,對於電影中想要表達的一些議題都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

電影大致上不是在講述如何搶銀行(而且搶銀行的過程幾乎一點都不緊張刺激),而是在描述主角在達到目標終點之前的過程,這過程又帶出了很多電影想要表達的議題例如:種族之間的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貧富不均、城鄉之間的差距以及疏離感、現實生活中的無常,還有人性,所以片中最緊張的橋段全都安排在人與人交涉的時候發生。或許該問:當我們在一個極度蠻荒的化外之地並且身心都被剝奪到近乎一無所有的時候,為了求生存,認知中的道德觀會是那個我們所熟悉的標準,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才適用呢?

arrow
arrow

    星塵製片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