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1884.jpg

時間允許的話,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其實有蠻多地方可以玩,而且步道非常多;行程的這天剛好遇到下雨,於是我們選了一個比較近的—砂卡礑步道來個半日遊。

 

DSC_1886.jpg

車停在停車場之後,沿著橋走就可以下去步道囉!

 

DSC_1893.jpg

 

DSC_1891.jpg

砂卡礑步道海拔約60公尺,從入口處到步道終點的「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沿著河谷而走,來回只有一條路線,大約需要4~6小時,其實還蠻長的喔!

 

DSC_1896.jpg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以砂卡礑步道來說我覺得最特別的就是前面這一段輸水隧道,除了走在裡面很特別之外,因為較靠近下游,這一段的水量也比較大,景色多變化,當我們繼續往下走之後,河岸的景觀也漸漸變得比較單調;主要都變成一些河谷中的大石頭了,加上上游還有攔沙壩,水量也小得很多,所以如果對於一條步道不是有什麼強迫症一定要走到底的話,其實前面隧道這一段已經值回票價了。

 

DSC_1899.jpg

 

DSC_1901.jpg

走在隧道之中蠻特別的。

 

DSC_1910.jpg

 

DSC_1915.jpg

下來步道時經過的橋

 

DSC_1916.jpg

 

DSC_1917.jpg

這次來其實溪水沒有想像中的清澈,總是混濁混濁的,跟三棧溪那邊相比更是天差地遠,或許是因為太魯閣這邊一直在施工,也或者是剛下過雨的原因?

 

DSC_1921.jpg

沿著步道深入叢林中,雖然夏季的氣溫仍然炎熱,但卻可以感受到與都市不同的清新空氣

 

DSC_1923.jpg

溪谷中隨處可見巨大的變質岩

 

DSC_1924.jpg

 

DSC_1927.jpg

溪水並沒有非常清澈是有點可惜。

 

DSC_1930.jpg

 

DSC_1932.jpg

有看到這些菱角分明的岩石嗎?因為崩落後尚未能經過長距離的滾動,因此都還保留原有的大塊巨石的形貌。

 

DSC_1936.jpg

因為下過雨的關係,山嵐有的時候會突然變得很巨大而且飄忽不定,我們好幾次都被吸引而停下了腳步。

 

DSC_1939.jpg

我覺得這也是砂卡礑步道的一個奇景;經過不知道多少年的溪水切割而成的石壁,至於質地較軟的部分則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凹洞。

 

DSC_1951.jpg

 

DSC_1952.jpg

 

DSC_1967.jpg

 

DSC_1973.jpg

 

DSC_1975.jpg

 

DSC_1978.jpg

岩石的褶皺也是這邊特殊的景觀,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線條及顏色,這是因為融化岩層內相同的礦物堆積,再被熔岩推擠上來冷卻後所形成的圖案,像抽象畫又像水墨畫;相當特別。

 

DSC_1979.jpg

 

DSC_1985.jpg

 

DSC_1988.jpg

 

DSC_2005.jpg

經過「五間屋」之後我們很快就來到「大水管」了,「五間屋」那邊有一些小攤販,不過賣的人意興闌珊看不是很懂到底有沒有要營業,而且環境保持的並不好。

 

DSC_2039.jpg

大水管之後再往前走一點就是終點「三間屋」(就是這邊曾經有三間房子),因為後段的景觀比較不吸引人,所以我們沒有走到底就折返了。

 

Filedata636098735898117260.jpg

這就是砂卡礑步道沿途的景點,我們來回也花了3個小時呀......

 

DSC_2054.jpg

 

DSC_2062.jpg

 

IMG_2846.jpg

離開砂卡礑之後又去看了上面一點的峽谷。

 

IMG_2848.jpg

真的是非常壯觀啊......

 

IMG_2851.jpg

因為時間的關係,走完砂卡礑步道之後就來不及再去其他地方,經過布洛灣的時候也已經快要下午五點,剩下的只能留到下次啦!

arrow
arrow

    星塵製片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